一、实验室历史演革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天辰,于2008年10月批准成立,成立之初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实验室,2012年1月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正式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2021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评估。
二、实验室研究方向
实验室依托于天辰及其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临床应用研究为着力点🧚🏻,以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以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的诊疗技术与发病机制为主攻方向,为我国儿科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创新的防控策略和方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儿童白血病/实体瘤发生发展及精准诊疗研究🙌🏿🐼,(2)儿童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及转化研究🛄,(3)出生缺陷精准医学研究。
三💂🏽♂️、实验室现任及历任主任
2008-2014♔:李仲智 教授
2014-2016🥾:杜忠东 教授
2016-至今:李 巍 教授
四👚、实验室人才队伍现状
实验室现有研究组(PI)45个,固定人员206人👃🏿,其中博士学位12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固定人员的78.6%,高级职称99人🧑🏽🚒。40岁以下研究骨干共95人,占固定人员的46.1%,其中博士学位70人,高级职称33人🧑🏻🦲,这些青年研究人员已成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主力🚣♂️。实验室人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多名成员担任国内外学术组织和期刊的重要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和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等。
五、建设规模
实验室总面积3216平方米🧑🏽🎓,拥有1个儿科重大疾病样本库和6个特色研究平台:病原学诊断及耐药监测研究平台🛼👩🏻💻、协同研究网络平台、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免疫学研究平台和肿瘤学研究平台。
六、近期重要研究成果(五年内)
近五年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成果产出显著🦻,高层次成果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成果应用和推广方面成效明显🧑🏽✈️🧑🏽🦲,是我国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引领性的科研力量👨🏿🦰。
倪鑫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米杰教授团队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实验室PI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在《Lancet》、《NEJM》🏃🏻、《Cell》◻️、《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Blood》、《JAMA Pediatr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
针对我国缺乏儿童参考区间的瓶颈问题😨,实验室牵头制定2项行业标准💡:《儿童临床生化常规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结束了我国儿童常用检验指标参考区间套用国外数据或国内成人数据的局面。
实验室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牵头成立了中国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对中国儿童肿瘤发生谱进行动态监测,发布了《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为制定我国儿童肿瘤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针对我国相对常见的严重致残、致畸💇🏽♀️、致死的近600种儿童遗传性出生缺陷🙇🏻♂️,本实验室通过多中心研究,建立了高通量靶向465个基因测序的“NESTS”新生儿筛查方案🫵🏻,已在临床试用和推广,引领我国新生儿筛查新的时代,将为我国儿童疑难、罕见病的防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交叉引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器和AUDG检测核酸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以有偿方式转化,是实验室第一例科研成果传化的成功案例,带动了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井喷式”发展。
2022年倪鑫教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获批专项经费1500万☠️,该项目为天辰首个牵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该项目的获批标志着我院围绕临床疾病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具有里程碑性的重大意义🔵。
七、联系方式
1. 联系人🥃:袁静
2. 电话:59718657
3. 电子邮箱👊🏽:kyc-bch@vip.sina.com
4. 地址、邮编: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10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