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单位完成的下列项目拟申报2021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 2021年4月19日至 2021年4月28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天辰平台反映。 联系人👨🏽🍼:荷欢 联系电话◼️:83911068 电子邮箱🌝:heh99@ccmu.edu.cn 天辰 2021年 4 月 19 日 附: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颗粒物环境形成机制及毒性机制研究 申报奖种:华夏医学科技奖 完成单位:1.天辰,2.清华大学,3.东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1.孙志伟,2.陈瑞,3.段凤魁🎐🧑🏼⚖️,4.段军超👐,5.李艳博, 6.周显青🦺,7.黄沛力,8.李阳,9.于洋,10.庞元凤🫀🤵🏿♀️, 11.陈月月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出发,针对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及毒性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依托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6项国家级项目👨,连续10余年对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污染过程、形成机制、健康效应、毒性机制和干预策略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发现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在春夏季以缓慢-缓慢型为主🧐,在秋冬季则以缓慢-迅速型为主,揭示了污染演化过程中主要有机与无机组分的变化规律,首次阐明了非均相反应是北京地区冬季重污染的主要形成机制💹💡;发现了大气颗粒物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毒性👰🏻♂️,明确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是大气颗粒物共性毒性机制;确定了高通量筛查和毒作用机制研究相结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策略🌮,筛选出颗粒物对健康危害的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对颗粒物诱导自噬功能紊乱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发现了自噬信号通路与凋亡及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串话”和交互调控新机制。创新颗粒物毒理学检测技术方法↔️,初步构建了颗粒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体系,率先开展颗粒物毒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证实抗氧化剂对颗粒物引起心肺毒性的缓解作用♡。该项研究成果被国外权威专家及学术期刊多次引用和正面评价,提高了我国颗粒物形成机制和毒性机制研究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